特朗普“三板斧”砍向非法移民

2025-02-20 08:00:00 来源: 《环球》杂志

2017年2月8日在墨西哥蒂华纳拍摄的美墨边境墙上的铁丝网

文/周默草

编辑/吴美娜

  在移民政策方面屡放狠话、屡出狠招的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当天即开始大幅调整美国移民政策,拜登任期内推行的移民措施大多被暂停或取消。他大幅扩大打击范围,并显著升级执法手段和力度,同时拉拢周边国家为其效力,犹如挥起三板大斧。

  特朗普的一系列移民新政正引发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强烈关注,很多拉美国家,特别是中美洲国家,正面临接纳被美国强行遣返移民的压力。

拓展打击对象范围

  特朗普收紧美国移民政策首先体现在管控对象范围的变化上,涉及的群体范围较拜登任内有显著扩大。

  特朗普指示移民执法部门在境内开展大规模抓捕行动,重点是背负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就任首日便逮捕308名非法移民。据美媒披露,1月26日全美各地逮捕956名非法移民,1月27日一天内逮捕人数增至近1200人。因为统计部门和标准的不同,美国境内有多少非法移民并没有统一的数据,但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近些年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波动,占美国总人口的3%左右。

  拜登任内以“假释”身份通过南部边境进入美国,等待移民法庭审理庇护申请的“合法化”移民数量达到100万。特朗普认为,拜登出于人道主义给予移民“假释”身份的做法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因此要审查并驱逐“合法化”移民。他一就任便立即关闭了在南部边境过境点用于提交入境申请的“CBP One”手机应用,同时指示移民执法部门对境内“合法化”移民进行审查、逮捕甚至驱逐。此前,有50万来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的移民在获得经济担保后,同样以“假释”身份乘坐航班进入美国,这些移民也可能遭到驱逐。

  特朗普就任首日还发布重新调整美国难民接纳计划的总统行政令,暂停一切外国人以难民身份入境,同时指示国土安全部每隔90天向总统提交报告,说明恢复接纳难民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直至得到总统认可方可恢复难民接纳。据悉,美国移民管理机构已经暂停乌克兰难民入境申请,目前尚不清楚已在美境内的数万名阿富汗难民和24万乌克兰难民未来是否会遭到驱逐。

推动执行手段升级

  特朗普试图充实执法力量,并对执法行动“大开绿灯”,以此寻求快速驱逐境内的非法移民。

  一是增加执法主体。目前在美国境内,国土安全部是移民执法主体,其下属的海关和边境保卫局以及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在全美拥有约6万名执法人员,但仍难以应付境内1100万非法移民的庞大群体。1月23日,为响应特朗普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的承诺,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指令,将调查和逮捕非法移民的权力也授予美国联邦麻醉品管制局、监狱管理局和烟酒枪械炸药局执法人员。据称,联邦调查局特工也获得了移民执法权。

  二是剪除执法禁忌。特朗普就职后,立即撤销了拜登政府禁止执法人员在学校、医院、礼拜场所、救济中心等“敏感地点”逮捕非法移民的规定。有美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执法行动不会只针对有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而是会“全面展开”。为简化驱逐程序、加快驱逐进度,特朗普还宣布在全美范围内扩大“快速驱逐权”,允许执法人员在未经法庭审理的情况下驱逐移民。

  美国国土安全部2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的两周内,联邦执法人员已经逮捕了8768名移民,驱逐了5693人,平均每天约626人被逮捕。在驱逐非法移民方面,特朗普的各项措施虽已开始显现出实际效果,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一些州政府和市政府认为,这些政策同州法律相违背,不愿配合联邦政府执法,并威胁与之“对簿公堂”。很多民众担忧,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会加剧移民社区的恐慌气氛,从而引发更多的暴力事件。随着逮捕和驱逐行动的不断深入,美国联邦政府的移民执法行动可能会遭遇越来越多的困难。

凭借“软硬兼施”破局

  特朗普在移民治理上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采取雷霆手段强力推行移民政策。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行事作风更为强硬,不少移民措施引发国内外抗议和抵制。

  例如,特朗普宣布废除非法移民或合法临时居留者在美出生子女的“出生公民权”,引发近20个州的民主党检察长对此提起诉讼,认为该法令违反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再如,他向西南边境部署军队应对非法移民,打破了美军不参与国内执法的规定,同时罕见动用军用运输机向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强行遣返非法移民,引发多轮外交风波。1月29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指示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美国海军基地建设移民拘留设施,用以安置3万移民,遭到部分国会议员和古巴方面的强烈反对。

  另一方面,通过外交协调争取国际合作。全面看,特朗普在移民策略上也并非“一硬到底”,通过外交层面的“合作”与“协调”来争取纾解非法移民同样是其政策工具箱里的选项。

  2019年7月,特朗普在首度执政期间曾同危地马拉达成《庇护合作协议》,将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非法移民驱逐至危地马拉,从而使危地马拉成为“安全第三国”。现在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重启“安全第三国”机制,并对其进行升级和调整,为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提供便利条件。

  美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在不久前结束的首次出访中就签署“安全第三国”协议,同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进行沟通并寻求合作。其中,萨尔瓦多最为积极,不但同美国政府积极商议涉及非法移民的“安全第三国”机制,甚至还提出可以接收在美国服刑的,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暴力罪罪犯进入萨尔瓦多监狱。其他一些国家也在美国的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不断扩大遣返移民的接收规模。

  为减少政策实施在国会层面受到阻力,特朗普就任以来采取的措施绝大部分都以总统行政令的方式下达并施行。1月29日,特朗普签署了“莱肯·赖利法案”成法,规定非法入境美国并被指控犯有盗窃和暴力罪的人在定罪之前必须被拘留,甚至可能直接被驱逐出境。该法案此前已经国会投票通过,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签署的第一项法案。

  可以预见,特朗普政府未来会不断通过签署各类行政令和法案来推动实施共和党的移民政策。不过,美国移民问题积弊已久,且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处理非法移民问题犹如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人道主义,一边是法律。而民主、共和两党在移民治理问题上的日趋分裂更是令情况雪上加霜。正如美国学者阿兰·克鲁格指出,非法移民问题不仅仅是边境管控的问题,更是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矛盾的集中体现,“非法移民问题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