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暴力伤医,是对法律和良知的无耻践踏
新华社记者陈芳、屈婷
暴力伤医的悲剧上演,让全社会为之震撼和悲愤。日前发生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暴力杀医事件手段残忍,践踏法律和良知的底线。杨文医生最终伤重不治,令人痛心。
“天使原应归桑梓,人间但求无蹉跎!”事件发生后,一位病人家属送来悼念的鲜花卡片,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这是人性和人心的明证,是同理心、同情心最温暖的映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两度回应:这个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我们对任何形式的伤医行为“零容忍”!
伤医、杀医者自有法律的明判和制裁,如何预防下一次悲剧发生,是全社会可以为“杨文医生”们所做的最好的悼念。在医院内设警务工作站、对医闹者实施联合惩戒、严惩所有危害健康、危害生命的行为……全社会也在反思中加紧堵上风险点,不断扎紧对医生法律?;さ姆椤?/p>
就在不久前,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在这部卫生健康领域的基本法里,多款条文对伤医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和严厉处罚,还特别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公共场所,“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一个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庄严阐明了对医务人员的?;ぁ?/p>
“医师职业用它非凡的仁慈区别于其他职业?!币缴褪钦飧鍪澜缙椒驳挠⑿?,守护生命。无论基于道德还是法律,出于公义还是良知,对医生这个职业我们必须尊重。在社会深刻变革、人们诉求日益多元的当下,任何寻求医患沟通“最大公约数”的前提,必须是先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暴力伤医事件虽属个案,但引发的社会之痛不可不察。从长远看,行凶者挥向医生的刀,也刺在整个社会道德和良知的底线上,最后会伤及我们每一个人。毕竟,医生与患者,从来不是“陌客”,而是并肩抗击病魔的战友。如果我们让医生寒了心,让医学生视医生职业为“畏途”,在生老病死面前,谁还能与我们并肩同行,抚慰我们的伤痛?
诚如法律所言,医院是“公共场所”。那么,维护公共之地的秩序和安全,就不能单单靠医院自身,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必须认识到,暴力伤医行为不能只看“伤人”这种最极端的部分,要看到暴力递进、转化的过程。此外,我们应重视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医患关系变化,尽快在医患之间架起理性沟通、相互谅解的桥梁。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你、我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填补人们对医学人文关怀的需求。
愿杨文医生安息。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与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