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钻探平台“海勘8号”全景(3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小立 摄
新华社宁波3月27日电? 特写:海底高铁“探路人”
新华社记者顾小立
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钻探平台“???号”局部(3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小立 摄
从宁波甬江入??谒虺俗4宦废蚨?,矗立在波涛之上的钻探平台“???号”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阳春三月,随着一根根钻头在众人的瞩目中缓缓入海,这座依靠在东?;潮Ю锏摹昂I瞎さ亍保呀ソセ指赐羧然鸪斓墓ぷ鹘谧?。
“海勘8号”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为中国首条海底高铁隧道进行海上钻探勘测。
2019年3月,甬舟铁路全面启动勘察设计工作。和港珠澳大桥一样,该铁路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这条举世瞩目的“海上通途”将彻底结束中国舟山群岛不通火车的历史。而其中全长16.2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也将成为中国首条海底高铁隧道。
3月20日,“???号”平台技术人员卸掉钻具钻头,取出岩芯。新华社记者 顾小立 摄
“请出示身份证件登记信息,并测量体温?!备盏巧稀昂??号”,所有来自陆上的人员都先要经过一道防疫检测。在平台操作室的上方,带着“奋战甬舟铁路,防疫施工两不误”字样的横幅格外醒目。
“不要小瞧了‘???号’下面的这片海水,它可不简单。”宁波海事局通航主管周才殊缓缓打开海图,向记者介绍了勘测地点的水域条件?!梆厶房碧胶岽┝苏鼋鹛了溃舜κ谴笮〈敖鲳谋鼐?,每天航经的船舶有百余艘,施工难度比较大?!?/p>
早上六点不到,第一根钻杆下水的轰鸣声划破黎明时分的寂静,进入套管装置下潜至约70米深的海域,一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分成“两班倒”作业的10余名技术人员,要将300余根钻杆打入海中然后取出,获取岩芯中的土层地质信息。
3月20日,“???号”平台技术人员加固套管,为钻具下潜进行准备。新华社记者 顾小立 摄
“勘探孔位置依据设计提供的钻孔坐标,并采用测深仪进行孔位水深测量,整体精度控制在0.1m以内?!苯鹛了淼篮I献晏较钅扛本碇旌3怠?/p>
在岩芯取上来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土层分析与测试工作?!拔颐鞘紫纫郧虻刂是榭鼋幸桓鲎芴灏芽?,区分土层到底是粘性土、砂土、粉土还是基岩,然后取不同层位的样品,拿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痹谥旌3劾?,一块块岩芯都是弥足珍贵的宝贝。“甬舟铁路成功建设的地质‘密码’,就藏在它们‘其貌不扬’的身躯里?!?/p>
工期紧凑,时间不等人。为减少疫情影响,一些部门想尽办法为“???号”挤出复工时间。
2020年2月,宁波海事局通过智能平台开展远程技术评审,身处武汉、大连、杭州、舟山、宁波等地的业主、施工单位、专家等20多人打破地域限制,进行了“不见面”但能“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施工方对记者说,从提出申请到完成安全技术评审,再到船舶、船员就位,他们“一次都没跑”就办完了所有事情。
3月20日,“???号”平台工作人员戴开平在操作台前协调平台升降操作。新华社记者 顾小立 摄
由于海上作业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号”上一待就至少是一个月,吃住生活全部在平台上。两张板床,一张小桌,一只壁柜——这是不到8平方米的休息室内的全部“家当”。
协调平台升降操作的工作人员戴开平,15岁就跟着长辈下海营生。他笑言,大海早已成为他难以分割的“朋友”?!昂I厦挥惺裁捶潘捎槔?,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清晨看到太阳在海上缓缓升起的那一刻?!贝骺剿?。
“???号”施工平台长程越说,如果要给平台上技术人员起一个共同名字的话,那他们或许可以都被称为海底高铁“探路人”。
程越从事海上勘探工作已将近10年,每年有300多天需要在外出差,每个月有近20天需要在海上漂泊,与海浪为伴。在同事眼里,他走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是一名见多识广的“老探路人”。而在女儿眼中,父亲的忙碌是为了一项项造福于更多人的光荣事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